“诗言志,歌永言”。抗战时期,承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抗争的怒吼,一首首不朽的战歌在血火中诞生。这些响彻神州的歌声是冲锋的号角,是奋战的鼓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直到今天,每每听来依然令我们热血沸腾。而《大刀进行曲》作为抗日救亡歌曲的典范,深切鼓舞了全国军民奋勇抗战。所谓“歌即有魂,刀未出,魄已夺。”其实歌或无魂,但歌声中,却有浴血的刀魂、不朽的英魂、不败的战魂。
大刀大刀,雪舞风飘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今日坐落喜峰口的“大刀园”内一处山头,宋哲元手书的这些大字被刻于石碑慨然而立。1933年春,东北军在热河战败,为顶住长城各关口防线,二十九军奉命防守喜峰口。3月9日,因汤玉麟部弃喜峰口而逃,二十九军提前仓促投入战斗,趁黑夜夺回两侧阵地。10日晨,鬼子大举反扑,二十九军用手榴弹和大刀冲杀,杀得鬼子尸横遍野。11日夜,二十九军迂回夜袭,拂晓前摸到敌特种兵营地,正在做着美梦的鬼子,多数死于大刀队的利刃下,日本鬼子第一次尝到了大刀的厉害。“七·七事变”中,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仍以大刀显神威,与敌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二十九军的胜利和大刀队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也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年仅23岁的麦新(原名孙默心),这位年轻作曲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挥笔谱写了《大刀进行曲》的词曲。
沙场战歌,奋勇抗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家住在五松社区长淮新村的老兵刘桂田对于这首抗战歌曲至今仍记忆犹新。1938年,当时还是儿童团团长的刘桂田第一次听到八路军宣唱的《大刀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曲调给了刘桂田很大的震撼,联想起日寇在村里犯下的种种罪行,那时的他更是坚实了保家卫国的信念。1944年,十七八岁的刘桂田当了村里的民兵副队长,积极配合八路军做好敌后袭扰工作,破坏敌人的公路和电线杆,夜间在敌人的据点和碉堡周围放枪惊扰,配合八路军侦查敌情。虽未能与大部队一同正面杀敌,但在敌后也做出了自己的英勇贡献。
老兵见证,精神永存
现如今,91岁高龄的刘桂田老人渐渐成为那个时代越来越少的见证人。当年响应党的号召,与他一同参军的59名同村青壮年,在经历过战场的拼杀和岁月的洗礼后,现如今也只剩下了他独自一人。1958年与他同年转业到铜陵的战友们,现如今也只剩下了三个人。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那个年代的青年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代,是为民族赴难的一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在苦与难中创造了辉煌。当硝烟散去,我们越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但我们必须铭记这些曾经保家卫国、挥洒热血的老兵和那段永远无法被抹去的历史。(铜陵铜官山区五松社区 谢众)